申请网站
忘记密码
密 码:
登录名:
建站咨询热线:
0532-88781131
、
15166683288
返回贴子列表
发表新贴
主题:
美国政府移交互联网域名管理权至非营利性机构ICANN
共有
1937
人浏览过本贴
主贴管理
置 顶
加 精
结 贴
转 贴
昵称:奈薇建站网
论坛积分:108060
发贴等级:
21
发贴数:1159
回贴数:1282
被砸鸡蛋:
1
获赠鲜花:
182
发表时间:2016/10/8 13:49:00
楼 主
美国政府移交互联网域名管理权至非营利性机构ICANN
在互联出现的几十年里,我们每一次的网页访问其实都是经过美国政府的过滤后才打开的,控制这一步的便是域名的管理权。在国际社会多年的压力下,美国东部时间10月1日,美国政府将互联网域名管理权正式移交给一家非营利性机构。这标志着作为世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互联网迈出走向全球共治的重要一步。
按计划,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国家电信和信息局将把互联网域名管理权完全交给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两者之间的授权管理合同在10月1日自然失效,不再续签。
ICANN在社交媒体推特(23.05,0.04,0.17%)上写道:“这一管理权移交将帮助保证互联网长期保持开放、可交互与稳定。”
ICANN是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目前,按照与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局的合同,该机构下属的“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负责管理互联网域名管理系统,涉及域名、数字资源和协议分配三个部分,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局对这个机构如何运行具有最终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为移交设定了有利于自身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不交给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或其他政府间机构,而是交给“全球互联网多利益攸关社群”。今年8月,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局正式同意ICANN提交的移交方案。
ICANN已设立一家叫“公共技术标识符”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作为该机构的附属机构接管“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的职能。
关于ICANN的国际化改革,中国官方代表曾在国际场合表示,中国支持该机构的国际化改革,鼓励中国互联网社会组织、企业、研究机构积极参与该机构事务。与此同时,互联网全球共治应坚持平等开放、多方参与、安全可信及合作共赢原则。
斯诺登事件后加速权力移交
长期以来,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局承诺将把“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的职能交给私有部门,但始终没有明显进展,直至2013年“斯诺登事件”曝光美国大范围监控互联网后,美国政府为平息国际社会的愤怒才决定加速移交进程。
2014年3月14日,美国政府机构宣布,将放弃对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的管理权,不过不会把这一权力移交给联合国,而是移交给“全球利益攸关体”。当放弃对互联网域名系统的控制,美国国内一直都有争议。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得克萨斯州联邦参议员特德-克鲁兹都明确表示反对放弃,并敦促国会采取行动,但他们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美国真的放弃了互联网控制权了吗?
事实上,这次“交权”并非美国政府心甘情愿,而是在国际社会强大压力下的一点点让步。同时,美国政府也不是随便“交权”,而是设置了严格的前提条件,即交给“全球互联网多利益攸关社群”,并设立了复杂的制衡系统,以保证自己在形式的“交权”后仍拥有隐形的控制权。
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ICANN成立于1998年,根据与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电信和信息局合约,它承担全球互联网域名系统管理、互联网协议(IP)地址分配、协议参数配置以及根服务器系统管理等职能,而国家电信和信息局对这个机构如何运行具有最终决定权。
自ICANN成立之初,美国政府就承诺未来会交出互联网域名系统管理权,但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直到2013年,“斯诺登事件”曝光美国情报机构大范围监控互联网后,为了平息国际社会的愤怒,美国才于2014年3月宣布加速移交进程。
美国南加州大学互联网研究专家洪宇说,美国政府在互联网顶级域名分配上一直保持单边主义的垄断性控制,构成单极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威慑力,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不得人心。“斯诺登事件”戳穿了美国自称的“开放互联网守护者”假象,严重削弱了它在互联网外交政策上的道德基础。
同时,互联网已由一项前沿技术转变为全球性的基础设施,逐步受到世界各国法律的规范。在此形势下,如果还在最基础的互联网资源层面坚持一国特权,没有太大意义,反而让美国政府陷于被动。这些都是导致美国最终决定“交权”的重要因素。
正如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局近日在一份背景声明中所承认,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在互联网域名系统管理中的角色“一直是让外国政府不满的一个源头”,一些国家因此呼吁由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或新设立一个政府间机构来接管域名系统管理权,“如果美国政府不完成这一权力的移交,各国以多边政府运行方式取代多利益攸关模式的呼声只会越来越高”。
应该说,在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局交出对ICANN的控制权后,表面上美国对域名管理的行政干预能力确实大幅削弱,但美国已充分利用最后一段时间的权力,为I-CANN今后的演变埋下伏笔,“多利益攸关模式”就是关键。
所谓“多利益攸关模式”,是指包括学界、民间组织、行业组织乃至政府等在内的多元参与。但是,为了避免交权后被其他政府或某个第三方控制或者“恶意接管”,在移交条件中,政府及政府间组织被限定为政策制定顾问的角色。超过160个国家的政府整体作为一个咨询委员会参与进来,必须在委员会内部达成共识之后方能发布政策建议。
因此,ICANN独立接管互联网域名管理权后更可能走向“私有化”,而非多边政府运行。这并不符合世界其他国家的主张。
曾撰写多本全球互联网治理专著的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米尔顿·米勒认为,这种互联网治理模式是一个“重要创新”。他对新华社记者说:“这标志着网络空间的国家主权走向人民主权。”但他也承认,还需等这种模式开始运行后才能知道是否实际可行。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巨头在“多利益攸关模式”中将扮演重要角色,而美国将通过比其他国家强大得多的企业、硬件和软件技术、人才等优势继续保持影响力。
洪宇认为,虽然“全球互联网多利益攸关社群”原则上支持多元参与,但实际上互联网企业将拥有极大影响力,所以这次移交获得了亚马逊、谷歌、思科、微软和脸书等巨头支持,而这些都是美国企业。另外,最具商业价值的域名资产,如顶级域名中最大的“.com”、排名第五的“.net”都在美国企业威瑞信手里,不会随着此次交权而改变,“域名产业的政治经济格局暂时没有变”。
此外,对今后的互联网管理,美国法律的控制也仍然存在。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局局长劳伦斯·施特里克林曾表示,ICANN会“一直并将继续受到(美国)反垄断法的制约”。交权方案也明确指出,这个机构的总部仍位于加州,必须遵守当地法律。
显然,在互联网域名管理权转移的过程中,其适用法律是一个讨论焦点。米勒指出,美国政府尤其是执法与行政机关对ICANN的影响确实在减小,但美国法律将继续影响这一机构。他进一步解释说,ICANN是一个国际机构,所以一旦有行为被认为制造或增加垄断,将不仅可能受美国反垄断法律调查,在中国或欧洲也同样可能接受反垄断法律调查。
从长远看,ICANN未来是否有可能在美国之外如瑞士建一个平行机构,以提升其国际化合法性,目前仍不得而知。
可见,美国“交权”迈出了互联网全球共治的一步,但互联网要真正摆脱美国的隐形控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诸多挑战要面对。
奈薇建站网致力于,让每个中国人、每个中国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
回复此贴
单贴管理
修 改
删 除
清理签名
TOP
共
0
个回贴 分
0
页
上一页 / 下一页 当前第
页
奈薇建站网青岛网站建设公司/青岛网站制作公司,专业提供"气质"型网站建设及精美网站制作服务,同时欢迎各地网站建设公司、网站制作公司代理我们的奈薇建站系统共同发展
热点地区:
青岛网站建设价格
青岛即墨网站制作公司
开发区信息港
山东在线门户